精神分析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。
用于治療精神病和心理疾患、病態(tài)人格的精神分析療法,對于,一般的精神障礙、心理障礙和不健全人格的調整和糾正,都是有效的。
下面,將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紹一下。需要說明的是,我們并沒有全盤照搬弗洛伊德的理論和方法,而是采取一種以實用為前提的介紹方式。
1.疏泄和勸慰階段
一個人處于心理緊張狀態(tài)時,情緒激動,思想活躍,感覺和各種各樣的想法很多,而這些想法常常反過來又強化心理狀態(tài)的緊張程度。這時,首先要將怒、悲或其他激憤情緒及憂慮宣泄出來。這時,傾聽者要耐心、專注、態(tài)度要溫和,表示同情,以此鼓勵傾訴者暢所欲言。
但是,傾訴本身,只是一種對緊張狀態(tài)緩解的方式,是第—步。如果連對眼前的憂煩和情緒都不能傾訴,那么情緒好轉的可能性就太小了。
當傾訴者發(fā)泄得差不多了之后,傾聽者或醫(yī)生應當對他的情緒和感情加以調整,給以溫和的,理解的勸慰,使求助的人心理上的緊張狀態(tài)能得到緩解和調整,至少是能穩(wěn)定一點,以便于接受分析。
2.分析階段
在敘述了種種憂慮和激憤之后,較激動的情緒得到了緩解,便可以對自己的氣質、性格等人格因素和心理狀態(tài)進行分析了。
這里,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本人的經歷和家族的狀況。
為什么說人的經歷和家族狀況,對于精神分析十分重要呢?因為人自從出生,便開始進入一個從動物的人向社會的人轉化的過程,而他的氣質,是受家族狀態(tài)影響的,他的性格是在自己所處的環(huán)境中逐步形成的;另外,對外界的各種沖擊和變化,不可能每個人作出同樣的反應,有的人敏感區(qū)在這方面,有的人在那方面,怎樣認識它,也需要了解家族狀況和經歷。
事實上,社會——文化關系失調,對于多數人來講,總是經常發(fā)生的,多數人都會隨著變化而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(tài),以達到新的平衡。即使環(huán)境沒變,自己的心理變化了,對環(huán)境產生不滿,這也是失調,那么人們也會動手去改變環(huán)境,以適應自己的心理需要,這就是變化中的平衡。借用一個物理學的術語,叫作“動態(tài)平衡”。“動態(tài)平衡”本身,反映了人的心理同社會——文化關系之間互相影響,互相改變,互相關聯(lián)的關系。
精神分析療法,就是在外界環(huán)境、社會關系發(fā)生變化的時候,通過分析人們產生心理反應的原因而下結論。反應是否恰當,是過急,還是過緩;是有益,還是有害等等,而達到調整人們心理狀態(tài)的目的。
對于經歷和家族狀態(tài)的分析,產生出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”;對于面臨的變化和情感沖擊的性質和它的利弊的分析,產生出“這種反應是否恰當”的判斷;對于變化和沖擊的過程和預測其進一步的發(fā)展的分析,產生出“過急或過緩”的判斷;對于目前心理狀態(tài)的實際情況和它對于外界的反作用以及對于別人的心理影響的分析,產生出“有益或有害”的結論。
3.保證階段
得出以上分析結論之后,要得到“平衡狀態(tài)”保證。這個保證當然不是一句空話,它一定要以目前的社會實際情況和當事人本身的內在因素為基礎,說明或改變客觀,或改變主觀,或主客觀都有一定的改變,最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,而這平衡將優(yōu)于以前所依賴的那種平衡。
4.訓練階段
根據以上分析,確定要改變的方面,并制定出計劃。無論是改變自己的主觀心態(tài),還是改變客觀現(xiàn)實,都需要人去努力。我們前面講過行為治療,就是應用于這一階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訓練的目的,是使自己的行為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所改變,以適應新的客觀條件,形成新的習慣。這個習慣如果不是更優(yōu)于過去的習慣的話,至少是更適合于已改變了的客觀現(xiàn)實。
以上各項連續(xù)地或有選擇地進行,一定會使一些自嘆“不幸”的人們快活起來或平靜下來。